台北市立动物园是位于台北市的一座公立动物园,隶属于台北市政府教育局。1914年创立于圆山地区,旧称“圆山动物园”,与儿童乐园(前台北市立儿童育乐中心)相邻。1986年,因圆山原址无法扩建,而迁至文山区木栅地区,因此成为台湾人现在熟悉所称“木栅动物园”。
搬迁至木栅后的台北市立动物园,园区总面积原为182公顷,随后因捷运动物园站及北二高的开辟,移拨出部分土地,目前仍有165公顷之广,其中已开发使用区域近百公顷。园内包含8个户外展示区、6个室内展示馆、5个环境教育教学场所,2013年底有动物377种、2,783只(不含昆虫及动物收容中心动物)。整个园区被自然次生林地所围绕,是一处结合自然景观形成具生态特色之休闲场所。全园最大的特色是展示环境的布置上采用“地理生态展示法”,依照动物原先的生存环境加以布置在新的环境内,使动物脱离铁笼的束缚,有自由的活动空间,并创造出与动物原生地最接近的生活环境,使动物不必去改变其生活习性,也让游客更能了解动物,是一座具有教育、研究、保护及娱乐功能的动物园。
日治圆山时期(1914年-1945年)
1914年,也就是日本统治时期,日本民间人士在今日的圆山设立了民营“圆山动物园”,开启了“台北市立动物园”的百年历史。
1915年圆山动物园被日本政府收购,成为官营动物园。
1916年起正式营运。
战后圆山时期(1945年-1986年8月15日)
战后初期,动物园刚从战火中走出,动物种类及数量稀少,但战火并未严重损及动物栏舍,因此战后的建物大多沿袭过去的规模。1940年代后期开始以动物表演、动物展览会等活动吸引游客。1950年代开始扩建并大量引进新动物,新增兽栏园区。
1946年底,动物园的纪录动物共178头,职员只有4人。
1949年-1978年底,开始举办动物表演、动物展览会。其中动物表演因广受欢迎,后来就成为每逢假日演出的固定节目,曾演出的动物包括狗、猴、狮、熊、台湾蓝鹊及鹦鹉等。
1952年,大量购置一批动物,包括象、豹、熊、狮。
1953年,陆续修建兽医室、扩建园门。
1961年,开始与日本的动物园进行交换及赠、购等接触。
1967年,改建、兴建综合大楼等10项工程,编制增至30人。
1978年底,持续近30年的动物表演结束表演。
1982年,成立全国第一个社教机构志工团队-动物园志工队。
迁移至木栅(1986年10月31日-今址)
1986年9月14日,圆山的动物们在数十万民众的夹道欢送下,一路南下走了14.3公里到木栅新园。游行队伍除了20辆运送动物车外,还有警车开道,国旗、市旗、园旗车以及医护、动物亲善大使车,总计38辆,包括当时的动物园明星象林旺、等等。沿途在圆山动物园门口、中正纪念堂前广场、国立台湾大学总区门口及木栅新园广场并有定点表演活动。
1995年,奉核置园长、副园长、秘书统筹园务,下设四组六室推行相关业务。
2003年,与台东池上牧场合作建立动物卫星族群,是第二保育繁殖中心。同时新增东部地区野生动物保育教育据点。
(免责声明:本页面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。图片“Taipei zoo01”作者Snowyowls - 自己的作品。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-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File:Taipei_zoo01.jpg#/media/File:Taipei_zoo01.jpg根据CC BY-SA 3.0授权)
交通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