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隍庙始建于明隆庆五年(公元1571年),明万历五年(公元1577年)扩建,是一座道教道观。庙门是三门并列的正门和枝门,正门额书“城隍庙”,门外两侧各塑金刚神,四墙面砖刻“彰善瘅恶”四字。
其中主要建筑有琉璃九龙照壁、东西牌坊、山门、政教坊、威明门、广荐殿、德馨殿、灵佑殿和含光殿等。
琉璃九龙壁位于庙前,牌坊位于枝门东西,东牌坊上书额“监察幽明”,西牌坊上书额“保安黎庶”。 庙中所有建筑构架均采用彻上明造,梁架保留叉手,前后檐多用“大额”,山面用阑额和普柏枋,歇山顶收山较大,形制古朴,具有韩城明代建筑特征。 庙门是三门并列的正门和枝门,正门额书“城隍庙”,门外两侧各塑金刚神,四墙面砖刻“彰善瘅恶”四字。山门尾顶脊眉,鸱尾为琉璃彩色,有雕龙、走兽、狮子等。
政教殿三间,在仪门前,单檐悬山卷棚顶抱厦式结构,是客商居货的场所。 威明门是城隍庙的二门,门房为单檐悬山顶,面阔3间,明间辟门,次间是“槽官”和“宪天”的塑像,昭示森严。广荐殿五间,具有六楹,单檐悬山式,殿前现有戏楼,重檐十字歇山顶,巍峨壮观,是百姓进献祭品的场所。
德馨殿即献殿三间,单檐歇山式结构,具有四楹,角饰垂花,斗拱间封面为壁面,殿前两侧有两庑,各12间,斗拱铺作奇特,是县令、缙绅、士大夫拜谒场所。 灵佑殿五间,单檐歇山式,角饰垂花,前后两殿相邻,形成勾心斗角之势,为城隍庙正殿,是城隍爷听政形貌所在的大堂,殿内东西墙壁画有审判司、罚恶司、赏善司和检察司的画像。含光殿又称寝殿,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年间封前汉纪信为城隍爷,因此内部供奉纪信城隍爷铜坐像,传说城隍是“剪恶除凶,护国保邦,监察幽冥,保安黎庶”的神灵。
交通信息
从文庙一路到东营庙,出了东营庙紧对着门的就是韩城老的城隍庙交通十分便捷。108国道,101、106、107、201、 202、304、305省道,西渭高速公路、渭潼高速公路与纵横贯通的陇海、咸铜、西延、西韩 、南同蒲五条铁路珠联壁合,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,县县通铁路、乡乡通公路,公路密 度居全省之首;市内国省道全面实现二级网化改造,交通设施比较完善。...[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