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名宝岩寺。石窟开凿于山巅自然形成的石凹内。开凿年代从明弘治十七年(1504年)起,至明嘉靖四十四年(1565年)止,历时60余年。石窟和建筑坐北朝南,依崖布列,现存七进院,洞窟14个,佛龛37个,摩崖造像500余尊。木构建筑有延寿殿、关公殿、丈八佛殿等34间,寺内保存历代碑、碣20余通。金灯寺石窟(第六批国保)
金灯寺石窟在山西平顺县城东北65公里与河南林县交界的林虑山巅。四外群山起伏,山坡树稀草薄。全年有三个季节在云雾之中,初名宝岩寺,后因萤光夜飞入寺,改称今名。北依陡崖,南临深谷,平面东西构成长条五进院落,建筑有关帝庙,钟鼓楼,聚仙楼等,最后有大佛殿三间。山腰北崖凿有大小十四个洞窟,其中最大的称水陆殿。又名水罗殿,面积约125平方米,上置平顶,下面池沼晶莹,泉水从西北石隙中涌出,清澈见底。沼上凿有田字石堤桥,游人可沿桥观赏。摩崖上雕有规格大小相等的千佛。窟的外檐就山崖凿作,建成殿堂,中心辟门,方形檐柱上横施“额枋”,布局错落有致,雕刻十分优美。寺内有明代石碑多通,说明石窟是明嘉靖,隆庆万历年间先后开凿。明间扇面墙前后均有高出水面约50厘米的长方形佛台,正面并坐三佛像,背面倒坐三大士像。后面佛台上亦并坐三佛。前槽为八角形金柱,宝装莲瓣柱础。窟顶有精美的佛龛和主形藻井,藻井四周雕造佛像。四壁浮雕水陆画,上部周围亦雕佛、菩萨、罗汉等像,仪态灵活多样。第五进院中第十二窟规模较小,浮雕文殊菩萨故事。其余洞窟凿弥勒、伽蓝、千佛、观音、罗汉、太山神等,神态各异,别具风格。
交通信息
自驾:①太原: 二广高速公路—青兰高速公路—长治绕城高速公路—G207—育才街—微子路—刈陵路—S324—城南路—平龙线—终点
②晋城:东环城高速公路—二广高速公路—青兰高速公路—长治绕城高速公路—G207—育才街—微子路—刈陵路—S324—城南路—平龙线—终点
③安阳:南林高速公路—S226—S301—S228—阳寺线—张河线—古石线—三西线—终点
航空 长治飞机场可起降中小型客机,并开通了直达北京、郑州、武汉和太原等地的航线,大大方便了长治同首都及省内外的联系和经济交往。 铁路 境内有太焦和邯长两条国家铁路干线,贯穿南北西东,新修建两条地方铁路,铁路专用线24条,年货运能力在3千万吨以上 公路 公路有国道四条,以208国道、长邯二级公路为骨干,与地方公路14条,组成“丰”字......[详情]